全国服务热线: 12345678990
企业新闻

历史上湘绣业的全盛期

发布时间:2012-07-19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62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湘绣在国内的第一大主顾是清朝皇室贵族和官僚,第二大主顾便是一般地主富豪了。当时每年秋后来长沙采购堂彩、椅垫、帐帘、门帘等湘绣品德,以湘西一带的地主为最多。辛亥革命以后,又加上了新兴的军阀官僚这一阶层。《实业部月刊》第二卷第六期《全国手工艺特产品调查》一文记载:“湘绣风行一时,厥在汤芗铭、张敬尧、吴佩孚等人在湘时代……张敬尧喜于旗上绣像,每届大操,以数十面绣旗列队而出;吴佩孚在湘,当其寿诞时,僚属贺仪十之八九皆为绣品。”某年张敬尧生日,他示意手下发动湖南各机关团体赠送“万民伞”,于是各绣庄日夜赶工,价钱也日升。有一次吴佩孚做寿,单是锦华丽绣庄一家,就承绣了48堂椅披、屏风。



  湘绣业在这种社会条件下,生产和业务规模以很快的速度扩展。吴彩霞绣庄由一个小小的门面,十余年成为湘绣业的巨擎,资金积累到两万银圆,在直隶(今河北)等18个省份设有分庄或派驻庄客。梁玉霞绣庄也由一个小铺面,逐渐扩展到省外甚至国外,在上海、南京、汉口、天津四大城市都设有分庄。



  1933-1937年间,国民党政府和它的经济获得暂时稳定,于是出现了湘绣业历史上的全盛时期。所谓全盛,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。首先是绣庄的增多。这几年中,新开设的绣庄有16家之多,而闭歇的仅有4家。长沙市的绣庄达40家,加上常德,衡阳的五家,全省共有绣庄达45家,其次,表现在绣工人数的增多,产品数量和产值的增长以及资本积累的增长。这一时期,长沙市及附近的绣工人数约为1.5万人,绣品的年产量增加到3万件以上,产值120余万年。行业的资本积累达50多万元。其中如广华绣庄,1917年开办时仅有资金2000两银子,到1933年增加到1万银圆,1937年增加到4万银圆。又如锦云绣馆,这是除本企业已积累6万余元外,还把大量的赢利向建筑业和绸布业投资,数额达13万余元。这一时期行业资金的积累,比前一阶段(1926年前)约大1—1.5倍。



  湘绣绣艺较前也获得提高改进。在1935年杭州举办的“西湖博览会”上,湘绣获“唯一褒奖”的赞誉。《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》这样分析评价了湘绣绣品:“(长沙)中美一绣庄出品最多,亦。其中代表着,1、猛虎大幅挂额。稿甚佳,一虎闲伏于山坡,丰草小石,丛薄杂错,远记一岩,树做背景。天色斑斓,写出大自然之景象。所绣虎身毛衣柔顺,文采鲜活,活泼生动,威仪盎然。配光换色,不见针线之痕。其实远空云彩,尚是就地设色。大虫、大荒,方是满地绣成,非逼近细察不能辨也。2、双马中幅挂额。双骏马腾越于旷野间,作竞奔之状,提身在空,此种东的表现,以丹青描写,已不大易,而况出于千针万线,竟成一幅绣画?斯真可谓针绝。色、光、阵法,皆足与前叙之猛虎并论。”



  促使湘绣销路扩展的另一个原因,是市场需求的剧烈变化。这种变化,推动了湘绣扩大生活用品的生产。除屏联、堂彩等大件和字画碑帖之类外,逐渐较多地生产被画、枕头、台布=椅垫和小孩围兜等实用绣品,适应了一般中产阶级和部分富裕农民的需要。从当时从事粗秀细绣两类绣作的绣工人数来看,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变化。在1.5万多名绣工中,从事细绣的约8000多人,专绣粗品的约7000多人。因而当时报刊有这样的评价:“湘省刺绣,本极精巧,故有湘绣甲天下之美誉”。



没有其他新闻
推荐产品
信息搜索
 
品牌新闻
有福品牌湘绣
  • 地址:长沙五一大道新世界百货大厦23楼
  • 电话:0731-88824800
  • 邮件:yofol@yahoo.cn
  • 手机:12345678990
  • 传真:0731-88241881
  • 联系人:有福湘绣
历史新闻
历史相关搜索